
中新网北京9月5日电 (记者 李新锁)70年来,山西?#20013;?#27835;理水土流失。“目前,全省累计治理面积超过60%,每年向黄河的输沙量由新中国成立初的4亿吨左右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。”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“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”上如是说。
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,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摇?#28023;?#26159;最早?#23567;?#20013;国”的地方。同时,山西也曾是一块生态环境脆弱的土地。
70年来,山西生态环境实现了由荒芜脆弱到绿色宜人的历史巨变。山西森林覆盖?#35270;?#26032;中国成立初期的2.4%提高到20.5%。近年来,每年营造林面积都在400万亩以上。其中,右玉县60年来坚持植树造林,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.3%提高到现在的47.6%,由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。

“山西目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60%,每年向黄河的输沙量?#23665;?#22269;初的4亿吨左右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。”山西省委书记、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说,近年来,山西启动“两山七河”生态工程,实现了经济运行和生态环境同向好转。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召开期间,“山西的蓝天碧水绿地,给运动员和媒体朋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”。
山西省委副书记、山西省省长楼阳生介绍,山西的地形地貌是“两山夹一川”。“两山”既是革命老区,又是集中连片?#29420;?#22320;区,更是山西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。山西弘扬和传?#23567;?#21491;玉精神?#20445;中?#19981;断抓造林绿化,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这两场战役,每年营造林都在400万亩以上。预计到2020年,山西森林覆盖率可?#28304;?#21040;23%。
此外,作为“华北水塔?#20445;?#23665;西汾河、桑干河、滹沱河、漳河、沁河、涑水河和大清河上游的唐河、沙河,流域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72%。
楼阳生表示,山西全力抓好治水、调水、改水、节水、保水“五策丰水?#20445;?#32479;筹推进饮用水源、黑臭水体、工业废水、城镇污水、农村排水“五水同治?#20445;?#30446;标就是要天蓝、地净、水清”。
其间,山西把汾河治理作为重中之重,今年首次以省政府令的方式明确汾河污水治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,确保今年“庙前入黄口”水?#37322;?#20986;劣V类。到2020年,山西要全面消除汾河劣V类断面。
在发布会现场,楼阳生透露,山西境内的桑干河水往下流入?#34013;?#27827;。山西每年要通过桑干河为?#34013;?#27827;、为北京补水1亿立方米。同时,山唐河、沙河是大清河上游的重要支流,是白洋淀的重要水源,事关雄安新区的水生态安全。山西确保将一股清流送到白洋淀。(完)